《喜劇總動員》高位收官,歡樂傳媒“守舊即革新”練就品牌化之路
11月26日,《喜劇總動員》決戰之夜收官,以2.176的收視成績延續了一整季同時段第一的大滿貫佳績。這是今年開播的新節目中最為驚艷的一檔,也是歡樂傳媒近年來第三檔品牌喜劇節目。
2014年開始重返綜藝節目領域以后,歡樂傳媒一直深耕喜劇綜藝,無論外界如何紛繁變換,歡樂傳媒一直在這一領域堅守,以一年一檔全新喜劇綜藝的頻率保持著自己的步調。
很多人對歡樂傳媒越來越有好奇,因為三年里推出的三檔節目都成為了爆款,無一例外,都成為了當年度最具收視和品質保證的節目,占據著喜劇綜藝的絕對頭部。作為國內最頂級的喜劇綜藝生產運營商,歡樂傳媒是如何保證這種高效的生產力的?
《喜劇總動員》海報
其實仔細分析解讀就不難回答這個問題。歡樂傳媒看似有些保守和固執的內容生產策略,實際上正是其精品頻出的根本原因。堅守喜劇綜藝不斷深耕,積淀喜劇資源,以品牌化之路深挖電視內容價值,變橫向拓展為縱向深挖,看似守舊其實在不斷革新,步調緩慢卻每一步都穩扎穩打。
在普遍浮躁、風云變幻的節目市場,歡樂傳媒“守舊即革新”的品牌化之路看似不夠熱鬧浮華,實際上或許能成就可持續發展之路,在大浪淘沙與泡沫退卻以后,得以頑強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往往就是這一類。
《喜劇總動員》12期收視冠軍大滿貫,歡樂傳媒“守舊”致勝
據不完全統計,2016年有超過400檔綜藝節目上檔,但優質節目卻寥寥可數,節目數量與質量嚴重失衡。這背后當然有很多因素在發生作用,可以肯定的是,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匆忙上檔意圖去賺取快錢。
無疑,《喜劇總動員》成為2016年新開播節目中為數不多的最具品質的節目之一,大滿貫的收視成績或許是對這檔節目的一次最好的回饋,也讓其背后的社會力量歡樂傳媒更加傳奇。
《喜劇總動員》第一季高收視收官
歡樂傳媒是電視領域的老兵,早在上世紀末、本世紀初,那個電視節目制播分離還是一個陌生詞匯的年代里,其出品的《歡樂總動員》就已經成為能夠和《快樂大本營》相媲美的綜藝節目,風頭一時無兩。
時移世易,經歷了多年的退出之后,重回綜藝領域的歡樂傳媒讓人們看到了這家老牌公司所積淀的能量。從2014年開始,先后出品的《笑傲江湖》《歡樂喜劇人》和《喜劇總動員》都成為了喜劇綜藝領域的爆款級存在,當其他團隊和公司都紛紛退出喜劇領域競爭的時候,歡樂傳媒不僅一直在堅守,而且每次都能成就爆款,這對于任何一個公司和機構來說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歡樂傳媒CEO董朝暉
縱觀歡樂傳媒近兩年在綜藝領域的發展策略,與時下熱鬧激進的綜藝市場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反差,從不跟隨所謂潮流的變化,而是不斷堅守,堅持自己看好并且手握優質資源的喜劇領域,仔細想來,正是這種“守舊”的策略恰恰成就了歡樂傳媒,也奠定了其優質內容層出不窮的基礎。
經歷了中國電視綜藝市場十幾年的風起云涌,歡樂傳媒早以練就了面對市場時的處變不驚之力。十幾年的時間,有成績更有教訓,在這當中也明白了什么才是長久發展之計。
歡樂傳媒董事長董朝暉曾闡述過這種“守舊”,不盲目追求擴張,而是將品牌不斷深化,通過深耕產業鏈實現價值的增值。守舊即革新,這種頗具哲學意味的辯證法思維正在被歡樂傳媒不斷實踐印證。
三年三檔爆款節目,品牌化理念的一次勝利
從2014年到如今,電視行業誕生過一些爆款,也出現過無數的炮灰,在熱錢和資本的盲目催動之下,綜藝市場進入了一個表面上無比浮華與繁榮的發展景象之中。
社會化的制作團隊和公司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,但仔細分析會發現,真正生產出有影響力和品牌度內容的鳳毛麟角,要么曇花一謝,要么被虛假吹捧,獲得觀眾認可的節目并不占多數。
《喜劇總動員》海報
歡樂傳媒的產量并不高,三年只生產孵化了三檔節目,但《笑傲江湖》《歡樂喜劇人》和《喜劇總動員》都無一例外成為了爆款,收視和口碑雙豐收。三年三檔爆款,這恐怕是任何一個社會化公司都期待的節目,但現實往往并不如這般盡如人意。
持續性打造爆款的奧秘究竟是什么?“守舊”之道下其實是對品牌化理念的堅持。內容生產到底是為了順應市場的發展快速變現?還是為了長久發展去不斷投入?這根本上是兩種不同的出發點和路徑。
縱觀目前的電視市場,快速變現者居多,意指長遠者少,結果當然是產量跟不上質量,一派虛假繁榮的景象。歡樂傳媒從一開始就以品牌化打造為理念,在董朝暉的判斷中,只有這樣才能夠保持持續性發展,不斷厚積薄發。
眾所周知,行業內曾流傳著一個段子,《歡樂喜劇人》第一季收視爆棚,但冠名卻裸奔,實際上咬著牙陪著錢打造了這檔如今的喜劇標桿之作。在最難的時候依舊在堅持,這與董朝暉的判斷有關,在他看來,品牌節目必將得到市場的積極反饋,只是需要時間去培育。
歡樂傳媒CEO董朝暉與宋小寶、蔣欣《喜劇總動員》后臺合影
于是沒有意外,《歡樂喜劇人》第二季受到了觀眾和市場的雙重青睞,歡樂傳媒也憑借于此完成了自身的品牌建設,躍升中國頭部喜劇內容生產商?!断矂】倓訂T》延續了前兩檔節目的爆款趨勢,看似讓人覺得不可思議,其實正是品牌化的正向效應下的一種必然結果。喜劇領域的資源已經深耕累積到一定的量級,必然能夠持續產生能量。
不盲目去生產節目,而是從研發到制作,每一檔節目都傾注足夠的精力打磨,認準之后才上檔,是歡樂傳媒內容生產的原則所在,《喜劇總動員》的持續性爆款同樣與這種生產理念密切相關,是品牌化理念的一次勝利。
內容市場大浪淘沙,穩扎穩打比任何故事都重要
內容市場變幻莫測,很多身處其中的參與者都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問題,有的還在探索之中,有的則徹底迷失,有的認真耕耘,有的則變現走人。
從市場的良性發展來講,當然需要更多真正專注于內容的團隊和公司的出現,才能讓整個市場良性運轉,目前的泡沫化和虛假繁榮也必然會經歷一場殘酷的大浪淘沙,如何堅守應對,才是實現長久發展之道。
《喜劇總動員》海報
毫無疑問,認準目標和方向穩扎穩打在當下顯得比任何故事都重要,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之中,歡樂傳媒似乎開始深諳此道,市場形勢轉瞬即逝,唯有深耕和發展才是長久發展之道。
以喜劇綜藝為依托,打造喜劇內容的生態鏈,歡樂傳媒的路線是不求廣譜,但求深入,精耕細作打造品牌,尊重內容和商業的雙重規律,進而通過品牌生態鏈實現價值的增值,這在浮華的綜藝市場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需要勇氣和堅持,但事實卻在不斷證明,這種路線或許將助力歡樂傳媒在未來實現更大的爆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