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《笑傲江湖》破題,歡樂傳媒解碼喜劇進階“方法論”
會噴水的“熊孩子”機器人和郭德綱、陳赫、程雷三位觀察員精彩互動,不同視頻平臺的網紅達人酷勁十足,無處不在的抖音神曲、網紅神句笑點不斷……5月25日晚,《笑傲江湖》第四季節目剛一回歸就讓觀眾眼前一亮,身懷絕技的各路素人加上網感十足、貼近生活的各種段子,頻頻觸發觀眾笑點,也讓很多潮人倍感親切。
這兩年,喜劇節目層出不窮,在制造風口的同時也迅速把這個領域推到了天花板,同質化嚴重、段子陳舊、內容套路化等問題日益突出。作為《笑傲江湖》、《歡樂喜劇人》、《喜劇總動員》、《周六夜現場》等現象級IP出品方之一的歡樂傳媒,是國內喜劇的先行者。這次,歡樂傳媒對《笑傲江湖》第四季大刀闊斧進行了改造,巧妙嫁接短視頻、熱門網游元素,高能解鎖隱藏于各個平臺的喜劇新生力量,以更貼近時代和生活的密集笑點傳遞出年輕氣質,以此來突破喜劇綜藝目前面臨的瓶頸。
不難看出,通過多年的厚積薄發,歡樂傳媒在強化“素人”和“生活”這兩個基本元素的同時,根據當下的觀眾審美和時代特點,正在實現喜劇綜藝的迭代升級和自我超越。在未來,依然會引領行業方向。
破題
緊貼時代打造年輕態潮人喜劇
作為一個成功的綜藝IP,走到第四季的《笑傲江湖》和所有“綜N代”一樣,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保持與突破。如何在保留節目核心特質的基礎上,在呈現方式和思想內涵上繼續創新,不炒剩飯不炒回鍋肉,在籌備之初就是節目組一直在思考的問題。
6期節目之后,觀眾從中已經看出了誠意和突破,在“年輕派潮喜劇”的大主題之下,第四季節目在喜劇的內容和形式上都進行了革新,根據當下的觀眾審美和時代特點,從舞美、包裝、環節到整體的表演內容和表現形式都更追求個性和自我、更貼近互聯網生態,喜劇情感傳達更符合傳播規律。
本季首位登場的選手能調侃、能流淚,善于現場互動的機器人泰坦已經脫離了“人”的屬性,機器人與脫口秀的結合,重塑了喜劇樣態,也回應了AI技術發展和5G時代到來的大背景,拓展了觀眾對喜劇的固有認知。
張聿、霍星辰的相聲作品,通過不同的方式介紹了不同地區的方言特點,每個包袱都很出彩,同時又在傳統相聲的文化中提煉出了新的東西,如作品中融入了衍生自《火影忍者》中的“忍者召喚術”,有很多貼合當下風尚的“包袱”。
融雪的薩克斯四重奏組合在節目中不僅演奏了熱門影片插曲,還演奏了能喚起很多年輕人回憶的《超級馬里奧》主題曲,大大拓展了喜劇的舞臺表現形式。
正如節目呈現的那樣,早在節目籌備之際,歡樂傳媒對第四季的內容就確定了一個整體的思路:在保留受眾對《笑傲江湖》原有認知的基礎上,這一季嘗試了些不一樣的東西。為了實現年輕態潮人喜劇的目標,歡樂傳媒大膽啟用了大量的85后年輕團隊,在頂層設計和創作層面更精準地了解當下年輕人的興趣愛好。與此同時,秉持著“素人”和“生活”兩個根本元素,節目網羅了大量的短視頻創作達人,大量“新鮮血液”的融入促使節目樣態更豐富,調性趨于年輕化,精準擊中了80、90后觀眾的興趣點。
傳承
內外兼修堅持從生活提煉笑點
不過,一檔真正有生命力的喜劇綜藝光有形式的創新是遠遠不夠的,《笑傲江湖》的成功,本質還是在于從時代和生活中去提煉真正有價值和內涵的笑點,來源于素人、貼近于素人,充滿著濃濃的煙火氣,這才是“年輕態潮人喜劇”走紅的核心秘訣。
從2014年開始,歡樂傳媒先后出品的《笑傲江湖》、《歡樂喜劇人》、《喜劇總動員》、《周六夜現場》都成為了喜劇綜藝領域的爆款級存在,當其他團隊和公司都紛紛退出喜劇領域競爭的時候,歡樂傳媒不僅一直在堅守,而且一直在制造新的爆款。作為國內喜劇綜藝的先行者和堅守者,歡樂傳媒對喜劇的本質有著更深刻的理解。
首先,《笑傲江湖》的選手是真正來源于民間的素人,事實上,對于這樣的素人,歡樂傳媒一直在不斷發掘,盡可能多地給他們提供不設門檻的逐夢舞臺,在歡樂傳媒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內容官、《笑傲江湖》總制片人潘明先生看來,每一個藝術大師都是從新人開始起步,“如果觀眾希望看到他們未來的輝煌,那么現在就應該給他們一個起點,《笑傲江湖》一直在努力鼓勵他們創作更多更新的作品展示給觀眾,讓觀眾可以在這里見證喜劇素人的成長,看到原創的新作品出現?!?span>
歡樂傳媒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內容官
《笑傲江湖》總制片人潘明先生
這些真正來源于民間的素人經歷各異、很多人的逐夢之路相當曲折艱辛,他們帶來的作品內容來源于真實生活,不輕浮不浮夸。雖然有些表演可能不是盡善盡美,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,但依然可以讓觀眾看到有血有肉的、直擊人心的東西。
首期節目中,一家脫口秀傳播公司的老板石老板,剛上臺時并不惹人注目,用郭德綱的話說就是沒有什么特點,但很快他就用自己的表演打破了郭德綱的“偏見”,從校園生活中老師們令人“匪夷所思”的教學行為,到朋友的“星座說”,又從全世界媽媽都通用的觀光照相姿勢,到職場中令人迷惑的說話習慣,石老板針針見血,逗趣的語言、貼近生活的笑點多次把觀眾及三位喜劇觀察員逗笑。
為了堅持自己的喜劇夢想,石老板曾隱瞞家人辭去了原本高薪的工作,選擇成為一名逐夢青年,嘗試過很多職業,體味過各種酸甜苦辣,這樣的經歷讓他的包袱扎根于生活,平實但耐人尋味,在搞笑之外,總能引發普通人的強烈共鳴。
事實上,喜劇和任何藝術形式一樣,需要的是心和心的交流,脫離了時代和生活的搞笑只能稱之為插科打諢。潘明先生說,《笑林廣記》是古代經典的幽默段子,但放到現代就讓人理解不了,“網絡文化剛興起的時候,‘內牛滿面’是網友的笑點,但過兩年再說就算是OUT了。所以喜劇的內容創作必須與時俱進,真正貼近普通人的生活,做到最接地氣,它應該是真實生活的提煉?!?span>
第四季中多數素人都和石老板一樣,讓人看到了普通人逐夢的艱辛和不易,年輕一代對傳統藝術、對歡樂事業的熱愛,“笑傲江湖”散發出源自現實生活的濃濃煙火氣,江湖人的喜怒哀樂,在這里盡展無疑。很多作品不光要有笑點,還要有積淀、有文化、有對生活態度的藝術表現、有正能量的傳播,做到喜劇素材的內外兼修。
在此基礎上,喜劇作品才能給觀眾帶來反思和引導,變得真正有生命力,就像節目的口號一樣“生活百般滋味,人生需要笑對”,在創新喜劇表現形式的同時,第四季《笑傲江湖》繼承了歡樂傳媒做喜劇的一個基本原則:做到笑聲與思考并存,讓觀眾在歡笑之余還有回思與反饋。
方法論
喜劇3.0時代的爆款密碼
事實上,今年推出第四季《笑傲江湖》,歡樂傳媒面臨著巨大的壓力,也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。
就節目本身來說,一檔綜藝做到了第四季,保留節目核心模式的制作思路是必要的,但如何與時俱進的更新,永葆節目的生命力和觀眾的興趣對一檔老牌綜藝來說是巨大的考驗。就外面環境來說,喜劇綜藝節目在經歷了2014年的喜劇元年、2015年、2016年和2017年的高產期后,目前已經進入了瓶頸調整期。
喜劇類節目也在經歷了井噴式輸出之后,逐漸放慢速度。在這種情況下,歡樂傳媒堅持推出第四季《笑傲江湖》,首先是因為堅守“初心”。潘明先生表示,“‘喜劇是剛需’是歡樂傳媒自創立之初就秉承的理念,既然是剛需,那么必定有市場。其次,作為國內喜劇綜藝的拓荒者和引領者,歡樂傳媒不斷深耕喜劇綜藝、挖掘喜劇資源,幾年來通過幾檔節目的探索,公司積淀了更豐富的節目研發經驗,搭建了完善的體系來支撐人才和作品上的創作”,因此,對于這個領域,作為“先行者”的歡樂傳媒有著更深刻的洞察和資源整合能力,底氣更足。
當年,歡樂傳媒開創了“喜劇綜藝”這個門類,在很多人看來,這標志著中國喜劇進入了2.0時代,之后眾多的喜劇綜藝開始發展起來,今時今日,在經歷了井噴式發展之后,暫時放緩腳步的喜劇市場需要新的突破口,以此來迎接新的變革時代——喜劇3.0時代。
“我們認為,在喜劇3.0時代,創作人才和創作理念將成為最核心的競爭武器?!迸嗣飨壬f,這些年,歡樂傳媒一直著力于對喜劇人才和內容資源的發掘和孵化,《笑傲江湖》的推出就是旨在發掘國內素人喜劇人才,此外,還通過微博、短視頻、社交媒體等多種方式常年征集喜劇內容和人才,構建喜劇創作人才發現和培育的良性循環。通過《笑傲江湖》、《歡樂喜劇人》、《喜劇總動員》、《周六夜現場》等節目,歡樂傳媒本身的創作團隊在實踐中也不斷磨合、擴大、提升,構建了強大的人才培養和內容儲備體系。
與此同時,歡樂傳媒也在加快整個喜劇產業鏈的整合布局,除了喜劇人才的培養、綜藝節目的制作外,還開始涉足線下劇場、喜劇電影、喜劇網劇、短視頻制作等多個領域。依托內容生產和渠道拓展獲取更多核心喜劇資源,嫁接電視、電影、互聯網等各種出口,做全產業鏈,最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閉環。
回頭去看近幾年歡樂傳媒推出的幾檔喜劇綜藝,其實每一檔都構建了一個新平臺,如《歡樂喜劇人》是中國喜劇人的最高競技平臺,《笑傲江湖》是素人的平臺,《周六夜現場》是中國喜劇國際化的成功嘗試。穩扎穩打的歡樂傳媒做一檔成一檔,在潘明先生眼里,這正得益于公司對喜劇節目產業鏈的布局,每個節目有每個節目的作用,一環扣一環,最終塑造了歡樂傳媒在喜劇節目上的號召力和品牌力量,這是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,也是催生喜劇爆款最重要的“方法論”。
結語:在泥沙俱下的競爭中,有人來了有人走了,堅持做喜劇的歡樂傳媒走到今天,面對競爭肯定會有緊迫感,但更多的是底氣十足。從事制造快樂的事業,身處其中的人自然也是快樂的。永遠保持這份熱情和信心的歡樂傳媒,將繼續深耕喜劇領域,為中國的歡樂服務。